您当前位置: 圣才学习网首页 > 公职 > 湖南省公职

湖南省2024年考试录用公务员考试大纲

扫码手机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评论(0

湖南省2024年考试录用公务员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公共科目


  为便于报考人员充分了解湖南省2024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题型与内容,特制定本大纲。


  一、笔试内容


  湖南省2024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特别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试全部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大纲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部分。


  (一)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人员对有关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的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要求报考人员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项。


  例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列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正确的有几项?


  ①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③在物质文明方面超越西方发达国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目标


  ④遵循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模式,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经验


  ⑤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答案:B。①出自《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正确;②出自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正确;③错误,在物质文明方面超越西方发达国家并非主要目标;④错误,与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提到的“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不符;⑤出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B。)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人员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辞用字等。


  例题1: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始终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以往的改革从技术商品化、科技运行机制、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着力在微观组织层面。改革进程发展到今天,需要更多地从宏观管理层面思考问题。换句话说,改革已经改到了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的政府管理者自己头上。政府科技资源配置的理念需不需要转变?对科技活动管理的模式需不需要改变?管理科技活动的组织机构需不需要调整?回答了这三个问题,才有可能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应从政府管理角度思考科技体制改革问题


  B.进行国家科技体制的深层次改革迫在眉睫


  C.明确政府职责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前提


  D.科技与经济相脱节是我国科技体制的弊端


  (答案:A。根据“改革已经改到了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的政府管理者自己头上”一句,可知A为正确答案。)


  例题2:中国道路的成功开创不仅创造了中国奇迹,而且创造了中国经验。中国经验无疑是中国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______。但是,中国经验作为中国道路的积极成果,也是在遵循历史发展和现代化发展规律、吸收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进行探索的重要产物,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因而又具有一定的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地域性  国际性  B.实践性  理论性


  C.先进性  创新性  D.特殊性  普遍性


  (答案:D。这段文字主要讲的是中国经验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反映了一般规律。第一空,中国经验是在开创中国道路的实践中取得的,所以具有“实践性”“特殊性”。“地域性”“先进性”与前文语境不符,故不选。第二空,中国经验吸收了世界发展的经验教训,又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所以具有“国际性”“普遍性”与“创新性”,其中“普遍性”最为合适。此处并没有强调“理论性”,故不选。综上,应填入“特殊性”“普遍性”,正确答案为D。)


  (三)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人员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用题型有数学运算和数字推理两种。


  数学运算。每道题给出一个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报考人员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并利用其他基本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或推出结果。


  例题:某地劳动部门租用甲、乙两个教室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两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两教室当月共举办该培训27次,每次培训均座无虚席,当月共培训1290人次。


  问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多少次这项培训?


  A.8  B.10


  C.12  D.15


  (答案:D。根据题意可知,甲教室每次培训可坐50人,而乙教室每次培训可坐45人。由此可计算出甲教室举办的培训次数为15次。)


  数字推理: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报考人员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1  2  4  8  16 (  )


  A.16  B.24  C.32  D.36


  (答案:C。原数列是一个等比数列,后一项是前一项的2倍,故正确答案为C。)


  (四)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人员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主要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用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四种。


  例题:


  图形推理。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报考人员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答案:B。黑点在正方形中顺时针移动。在第5个图形中,应该正好移动到左上角。)


  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报考人员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党政机关gong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其中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应添加“批复”的是:


  A.《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____》


  B.《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黑龙江双鸭山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____》


  C.《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陕西西咸新区的____》


  D.《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____》


  (答案:C。根据题干,“批复”的定义要点是: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C选项中,同意设立陕西西咸新区,属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符合定义。因此,正确答案为C。)


  类比推理。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 螺丝:螺帽


  A.水杯:暖瓶  B.线:纽扣


  C.插座:插头  D.筷:碗


  (答案:C。螺丝和螺帽是一组必须配套使用的东西,选项C中插头与插座的关系与螺丝与螺帽的关系一样。)


  逻辑判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报考人员根据这段陈述,运用一定的逻辑推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例题:在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座唐代古墓中发现多片先秦时期的夔文陶片。对此,专家解释说,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


  A.在这座唐代古墓中还发现多件西汉时期的文物


  B.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


  C.并非只有先秦时期才使用夔文,唐代文人以书写夔文为能事


  D.唐代的墓葬风俗是将墓主生前喜爱的物品随同墓主一同下葬


  (答案:B。该选项中“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从根本上排除了“雨水冲刷”的可能性,最能质疑专家的观点。)


  (五)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人员对文字、数字、图表等统计性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人员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题: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2022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切实抓好稳经济各项政策举措落实,国民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消费支出实际增速略有回落。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5.0%。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比上年增长1.8%。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91元,增长0.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32元,增长4.5%。


  根据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21年增加上千元


  B.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消费支出多2万元以上


  C.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首次超过了2.4万元


  D.2021年,与农村居民相比,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的比例更高


  (答案: A。根据资料可以算出,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8940元,故2022年同比增加1193元,A正确;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消费支出多18892元,B错误;资料没有提供2021年之前的人均消费支出情况,C错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的比例约为84%,城镇居民约为64%,农村居民的比例更高,D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A。)


  三、申论大纲


  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试题分为省市卷、县乡卷和行政执法卷三类。


  申论(省市卷)主要测查报考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相关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准确理解把握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申论(县乡卷)主要测查报考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申论(行政执法卷)主要测查报考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准确理解归纳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对所涉及的观点和事实进行恰当的解释,并作出合理的推断。


  依法办事能力——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综合运用恰当有效的方法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实现目标。


  公共服务能力——能够全面准确了解公众需求和愿望,灵活运用各种措施和办法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文字表达能力——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四、作答要求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报考人员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报考人员必须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并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本或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二)申论


  报考人员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报考人员必须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铅笔作答一律无效。


  第二部分 招警专业科目


  为便于报考者充分了解2024年度公安机关面向社会招录人民警察专业科目笔试,特制定本大纲。


  一、考试方式


  2024年度公安机关面向社会招录人民警察专业科目笔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全部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二、作答要求


  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报考者必须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并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本或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三、考试内容


  公安机关面向社会招录人民警察专业科目笔试,主要测查报考者报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包括职业素养、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三个方面。


  (一)职业素养。主要测查报考者的政治素质、对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认知水平。


  1. 政治素质


  (1)政治立场与忠诚度


  (2)政治敏锐性与鉴别力


  2. 职业道德和纪律要求


  (1)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


  (2)人民警察职业道德


  (3)人民警察职业纪律


  (二)基础知识。主要测查报考者掌握有关法律和公安基础知识,及运用相关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法律基础知识及执法依据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2)法学基础理论


  (3)宪法基础知识


  (4)民法基础知识


  (5)人民警察法基础知识


  (6)行政执法基础知识


  (7)刑事执法基础知识


  2. 公安基础知识


  (1)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职能、职权与组织管理


  (2)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路线、方针、政策及公安历史沿革


  (3)公安队伍建设


  (4)公安执法监督


  (三)基本能力。主要测查报考者在有关执法勤务活动中,正确观察、判断、分析案(事)件,严格守法、规范执法,有效沟通协调,妥善应对处置的能力。


  1. 群众工作能力


  (1)宣传教育


  (2)沟通协调


  (3)组织动员


  (4)服务群众


  2. 行政管理能力


  (1)调查研究


  (2)纠纷化解


  (3)风险识别


  (4)风险防范


  3. 信息工作能力


  (1)信息收集


  (2)信息分析


  (3)信息应用


  4. 实务工作能力


  (1)巡逻


  (2)接警与处警


  (3)安全检查


  (4)安全保护


  5. 应急处理能力


  (1)事态研判


  (2)信息上报


  (3)合理处置


  (4)善后恢复


  附录:主要法律、法规、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1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1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17.《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18.《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19.《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20.《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


  21.《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


  22.《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


  23.《公安机关督察条例》


  24.《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操作规程》


  25.《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佩戴和使用qiang支规范》


  26.《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规则》


  四、题型介绍


  专业科目笔试题目分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情境三种类型。


  (一)单项选择(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规范机构设置是当前我国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的规定,不属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序列的是:


  A.警官职务序列  B.警员职务序列


  C.警务技术职务序列 D.辅警职务序列


  正确答案:D


  (二)多项选择(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下图为某市文峰派出所社区民警绘制的小区住户信息登记表的部分内容:

  有关该表所反映信息正确的说法有:


  A.该楼只有两类住户,即人户分离户、租户


  B.人户分离户是指在本楼居住但户口在其他派出所的住户


  C.每户标注不同颜色表明对不同人口的管理有区别


  D.民警希望加强对人户分离户、租户的管理


  正确答案:B、C、D


  (三)情境题(根据给出的情境材料做出分析,按照提问选择正确答案)


  2015年8月5日上午9时许,赵某携带一个提包,准备验票上火车,被值班民警例行检查,发现其提包中有六部手机。因昨天该地区发生一起手机专卖店被盗案件一直未侦破,并且值班民警看到了案情通报,故此民警认为赵某可疑,遂向所长请示并经批准,于当日上午9时30分,将赵某带至了派出所值班室继续盘问,第2天(即8月6日)上午9时,派出所排除赵某盗窃嫌疑予以放行。


  (1)本案中,民警将赵某带回派出所值班室盘问的法律依据是:(单选)


  A.《人民警察法》 B.《刑法》


  C.《刑事诉讼法》 D.《治安管理处罚法》


  正确答案:A


  (2)民警对赵某继续进行盘问检查,符合的盘问条件是:


  A.被指控有犯罪行为


  B.有现场作案嫌疑


  C.有作案嫌疑且身份不明


  D.携带的物品有可能是赃物


  正确答案:D


  (3)如果赵某在继续盘问期间不讲自己的真实姓名,派出所在规定时间以内仍不能证实或者排除其违法犯罪嫌疑的,最长可以延长至:(单选)


  A.八小时  B.十二小时


  C.二十四小时  D.四十八小时


  正确答案:D


  (4)如果民警在继续盘问期间,赵某交代六部手机均为盗窃所得。经鉴定,六部手机价值两万余元,派出所对赵某正确的做法有:(多选)


  A.立案侦查  B.先行拘留


  C.决定逮捕  D.移送起诉


  正确答案:A、B




  来源:https://www.hxw.gov.cn/content/2024/02/04/14463596.html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


小编工资已与此挂钩!一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